人类发展史更像是一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。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,人类经历过十四世纪“黑死病”带来的沉重打击,也通过不懈地探索攻克了2003年爆发的高致病性的非典病毒,但即便是再尖端的医学技术,都无法研制出一种药品能像疫苗一样,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消灭。疫苗,从每个人出生起,就筑起了一道保护健康的“长城”。
众所周知,自新生儿出生之日起,免疫接种就成为家庭十分关注的事情。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,是接种疫苗的“密集期”,在这期间,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接种单位注射一次疫苗。6周岁之前,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。这些疫苗,帮助人体在未对相应病毒形成抗体之前,筑起一道健康的保护墙。
那为什么媒体还会多次爆出接种疫苗失效的新闻报道?其实,疫苗作为人体健康的保护伞,其本身是十分脆弱的。作为一类特殊的药品,疫苗含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病原体成分,既保留了它可供免疫系统识别的特征,同时又破坏了它们的杀伤力。作为生物制剂,疫苗对温度十分敏感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疫苗产生影响。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,保证疫苗的“健康”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为了使疫苗可以全程处于低温环境下,冷链就成为疫苗存储和运输必不可少的工具。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》中也明确规定,从事疫苗经营活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审批,并具备专业技术人员、专业冷藏设备和规范的管理制度。疫苗生产企业、政府机构、疫苗接种单位、疾控中心、药监部门在疫苗安全中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职责。
加强全程疫苗电子监管,实现冷链的全程监控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只有搭建完善的免疫规划管理系统,提升政府对疫苗市场的监管,才能有效保证疫苗的“健康”,从而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,让疫苗真正筑起保护健康的“长城”。